本周美妝行業發生了這些值得關注的事情
?歐萊雅330億收購開云美妝
? 橘朵母公司橘宜收購護發品牌豐添
? LVMH被傳或出售Fenty Beauty股份
? 雅詩蘭黛要賣彩妝品牌Too Faced?
? 潤百顏ECM中心正式啟幕
? 歐萊雅第三季度銷售額增長0.5%,低于市場預期
? 聯合利華中國增長
? 寶潔2026財年Q1凈利潤大漲20%
? 9月化妝品零售額創今年單月最高增幅
? 化妝品原料目錄再調整,3款化妝品新原料“轉正”
品牌
歐萊雅330億收購開云美妝
10月20日,開云集團與歐萊雅集團共同宣布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開云將其美妝業務以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30億元)出售給歐萊雅,交易預計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歐萊雅將每年向開云集團支付品牌特許授權使用費。
交易達成后,歐萊雅將獲得英國香水品牌Creed,以及Bottega Veneta葆蝶家和Balenciaga巴黎世家等品牌的50年獨家美妝授權。待開云與科蒂現有合約于2028年到期后,歐萊雅還將獲得Gucci香水和美容產品的50年獨家經營權。
據開云集團2024年財報,其美妝業務營收為3.23億歐元,主要來自Creed。此次出售有望緩解開云集團高達95億歐元的債務壓力,助其聚焦核心時尚業務。

這并非雙方首次合作。2008年,歐萊雅就以17億歐元收購了YSL美妝,并成功將其打造為高端化妝品部門的重要增長引擎。
除美妝業務外,雙方還計劃以各持股50%的形式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探索奢侈品、健康與長壽領域的商業機遇。
此次交易刷新了歐萊雅史上最大收購紀錄。在美妝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奢侈品牌正將美妝業務交由專業集團運營,以最大化品牌價值,這種合作模式或將成為未來奢侈品美妝領域的主流發展方向。
橘朵母公司橘宜收購護發品牌豐添
10月21日,橘宜集團宣布完成對意大利科技護發品牌Foltène豐添的收購,進一步深化在頭發與頭皮護理賽道的戰略布局。
至此,橘宜集團旗下已囊括橘朵、酵色、百植萃、馥綠德雅(中國業務)、豐添5大品牌,業務范圍涵蓋彩妝、護膚、洗護板塊。

豐添成立于1944年,由意大利米蘭的制藥科研團隊創立,產品涵蓋防脫安瓶、分型男女防脫洗發水、眉睫精華液與指甲修復精華等品類。早在2007年便進入中國醫院和藥房渠道,2013年在天貓開設旗艦店。
2024年全年,橘宜集團零售額突破42億元,營收35億元,同比增長36%。伴隨著百植萃及豐添這兩大品牌的加入,橘宜集團正朝50億零售規模穩步邁進。
近年來,以橘宜、珀萊雅、水羊為代表的一批國貨美妝企業,通過“自主孵化+外延并購”雙輪驅動,快速構建多品牌、跨品類、國際化的運營體系。(相關閱讀《40億橘宜再出手!收購意大利81歲護發品牌豐添》)
LVMH被傳或出售Fenty Beauty股份
據路透社10月21日報道,LVMH集團正考慮出售其持有的Fenty Beauty 50%的股份,目前正與投資銀行Evercore接洽。對此,LVMH、Evercore及相關方均未予置評。
Fenty Beauty由LVMH旗下的美妝孵化平臺Kendo Brands與美國知名歌手Rihanna蕾哈娜于2017年共同創立,雙方各持50%的股份。品牌首年全球銷售額便突破5.5億美元,2023年登上「全球十大紅人美妝品牌」榜首,2024年凈銷售額約4.5億美元,估值介于10億至20億美元之間。

近年來,名人美妝品牌雖層出不窮,卻難逃“高開低走”的行業困境。即便如Fenty Beauty,也面臨增長見頂、產品迭代與渠道滲透不及成熟品牌的挑戰。在LVMH體系內,資源正進一步向Louis Vuitton等核心自有高端美妝品牌傾斜。
正如此前海莉·比伯的Rhode被e.l.f. Beauty以10億美元收購。未來,Fenty Beauty也可能走向“被收購”的路徑。對名人品牌而言,如何從“明星光環”轉向“產品驅動”,構建可持續的品牌體系,已成為生存的關鍵命題。
雅詩蘭黛要賣彩妝品牌Too Faced?
10月17日,據外媒報道,雅詩蘭黛正在考慮出售旗下彩妝品牌Too Faced,具體交易細節暫未披露。
該品牌由集團前員工于1998年創立,2016年被雅詩蘭黛以14.5億美元收購,創下集團史上最高收購紀錄。
Too Faced曾在雅詩蘭黛主導下積極拓展亞太市場,2019年9月,Too Faced進軍日本市場,2020年7月,在天貓開設海外旗艦店。2022年6月,Too Faced天貓海外旗艦店宣布結束運營,2023年底退出日本市場,顯示出品牌在亞洲市場的適應性不足。

近年來,Too Faced業績持續承壓,拖累集團彩妝板塊整體表現。據雅詩蘭黛財報顯示,其彩妝業務銷售額同比下滑6%至4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今年1月,有消息稱雅詩蘭黛正全面評估旗下品牌組合,考慮剝離部分非核心資產。
此次傳言,反映出在美妝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巨頭們將更加注重品牌組合的整體健康度與協同效應,通過精簡品牌矩陣聚焦核心增長引擎,從規模擴張轉向效能提升。
潤百顏ECM中心正式啟幕
10月25日,華熙生物·潤百顏ECM中心冠名發布會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行。此次發布會上,華熙生物正式對外發布了ECM戰略,表示未來潤百顏所有產品將全面錨定ECM進行創新與研發,華熙生物也將前沿科研力量聚焦于衰老干預與組織再生這一更具縱深的賽道。

這不僅意味著文體商旅的大融合模式之首創,也標志著華熙生物在細胞外基質(ECM)這一衰老干預新靶點的全鏈路布局與站上衰老干預終極制高點,率先引領行業邁入抗衰“系統時代”。
財報
歐萊雅第三季度銷售額增長0.5%,低于市場預期
10月22日,歐萊雅集團發布2025財年三季度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歐萊雅前三季度實現銷售額328.0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11億元),按報告同比增長1.2%。第三季度銷售額為103.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54億元),同比增長0.5%,低于分析師預期。
從部門表現來看,前三季度,大眾化妝品部銷售收入位列四部門第一,同比增長0.9%;皮膚科學美容部同比增長1.5%,中國市場是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專業美發產品部同比增長5.3%;高檔化妝品部門同比增長0.2%,第三季度下滑1.5%,高端板塊整體增長乏力。

從區域表現來看,歐洲仍為第一大貢獻者,前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3.8%。北美市場和拉丁美洲市場則分別下滑了1.2%和1.6%。中國所在的北亞市場前三季度銷售額為73.4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07億元),同比下滑1.1%。
財報公布后,歐萊雅股價一度下跌6%。
歐萊雅表示,今年將繼續貫徹“美麗躍升計劃”,加大在華投資力度,在創新、社會、人才、生態圈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進一步強化中國市場在集團戰略中的核心地位,為未來積蓄發展新動能。(相關閱讀《最大并購案后的首次財報:歐萊雅重回全面增長!》)
聯合利華中國增長
10月23日,全球消費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
報告期內,公司在全球市場實現3.9%的基礎銷售增長(USG),其中銷量增長1.5%、價格增長2.4%。受貨幣波動和資產處置影響,第三季度營收為14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14億元),同比下降3.5%。
分業務板塊來看,美妝與健康板塊成為最大亮點,基礎銷售增長5.1%,遠高于集團平均水平,這一板塊的增長主要來自核心品牌和高端化布局。

分地區來看,亞太非洲市場繼續擔當增長引擎,季度基礎銷售增長達6.8%。其中,中國與印尼是新興市場“重回增長”的代表。
近年來,聯合利華一方面持續剝離低效業務,另一方面,則在加速布局高端美妝與功能個護賽道。
未來,聯合利華能否通過高端創新與品牌建設重塑定價權,將決定它能否在穩固盈利的同時,為未來增長打開空間。(相關閱讀《聯合利華中國增長!》)
寶潔2026財年Q1凈利潤大漲20%
10月24日,寶潔公布2026財年第一季度(2025年7日至9月)業績。期內,寶潔凈銷售額達2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95億元),同比增長3%;有機銷售額增長2%。凈利潤大幅提升20%至47.5億美元,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根據財報,公司10大品類中有8個實現有機銷售額增長或持平。其中,美容部門銷售額為4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5.08億元),同比上漲6%,實現領跑。得益于定價上漲與產品組合升級的共同推動,護發品類有機銷售額實現低個位數增長,個人護理品類有機銷售額實現高個位數增長,護膚品類有機銷售額實現中個位數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SK-II在報告期內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今年以來,寶潔持續推進一系列戰略調整,展現出在全球市場主動求變、聚焦核心競爭力的決心。
市場
9月化妝品零售額創今年單月最高增幅
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971億元,同比增長3.0%。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877億元,同比增長4.5%。
其中,化妝品類表現亮眼,9月,化妝品類零售額為368億元,同比增長8.6%,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最高增幅。

今年7月至9月,化妝品零售已實現“三連增”,增幅依次為4.5%、5.1%與8.6%。1-9月,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3288億元,同比增長3.9%。盡管增速未跑贏社零大盤,但9月增幅為近五年同期最高,釋放出行業回暖信號。
不過,從近十年走勢來看,化妝品行業已告別高增長階段,進入平緩發展期。盡管整體數據回升,但行業內部“二八分化”日趨顯著。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只有聚焦細分市場、強化自身獨特性、實現精細化運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原料
化妝品原料目錄再調整,3款化妝品新原料“轉正”
10月20日,國家藥監局對《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進行了第二次動態調整。
將月桂酰丙氨酸、聚甲基倍半硅氧烷/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雙-鯨蠟硬脂基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3款安全監測期滿3年的化妝品新原料納入《目錄》Ⅱ。
與此同時,《目錄》Ⅰ中對49款原料的名稱及標注信息進行了規范優化。并在查詢頁面新增“修訂建議”功能,方便行業企業和公眾提出意見和建議。

國家藥監局建立《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既保證了監管的科學性與靈活性,也更好響應行業實際發展需求。
然而,目前成功進入《目錄》Ⅱ的原料數量有限,且原料在產品中的應用情況尚不成熟。如何將新原料轉化為市場認可的優秀產品,仍是品牌需要突破的關鍵命題。(相關閱讀《重大調整!3款化妝品新原料“轉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