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護膚第一股”貝泰妮,又現大動作。
10月13日,貝泰妮公告稱,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與無錫金鷲投資合伙企業、江蘇無錫生物醫藥產業專項母基金等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無錫金雨茂物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簡稱“金雨基金”)。
該基金總規模10億元,主要投資方向包括消費醫療、康養、醫美、特醫及功能食品、藥物、醫療器械、AI制藥等多個醫療健康相關領域。貝泰妮認繳出資5000萬元,持有基金5%的合伙份額。
今年以來,從貝泰妮參投醫療基金,到珀萊雅戰略投資花知曉,再到歐萊雅在華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美妝行業的競爭錨點正從產品端延伸至資本端。
據不完全統計,珀萊雅、貝泰妮、丸美生物、水羊股份等主流美妝上市公司均已設立投資基金,且多數都展開了實質性投資。“龍頭企業通過資本構建護城河”正從理想照進現實。
擬5000萬元參投金雨基金
布局前沿技術與潛力賽道
以LP身份投身產業,貝泰妮的投資版圖再次迎來擴容。
10月13日,貝泰妮發布公告,公司擬出資參與設立“金雨基金”,并于近日簽署了合伙協議。

根據公告,“金雨基金”總認繳出資總額為10億元,基金管理人金雨茂物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新三板掛牌并已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專業投資機構。
貝泰妮作為“金雨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之一,擬認繳出資5000萬元,投資完成后,將持有金雨基金5%的合伙份額。
“金雨基金”將主要投資于,消費醫療及國民健康質量提升(含康養、醫美、特醫及功能食品等)、藥物(含合成生物學、創新藥等)、醫療器械、醫療支持性產業、AI制藥等領域。
對于投資目的,貝泰妮在公告中表示:旨在與專業基金加深合作,深度布局大健康生態領域,通過資本紐帶進一步激活創新、資源的有機聯動,通過多種方式整合完善產業生態圈。
對此,有行業人士提出,貝泰妮此次投資符合美妝企業向大健康領域擴展的全球趨勢。基金重點投資的消費醫療、醫美、功能食品等領域,與貝泰妮現有的護膚品業務具有高度的協同效應。
可見,產業投資,正成為貝泰妮拓展戰略布局的重要手段。通過參與專業醫療基金,貝泰妮可借助投資機構的專業能力,提前接觸和布局前沿技術與企業,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儲備潛在機會。
投資品牌+參投產業基金
探尋第二增長曲線
事實上,自2020年3月上市以來,貝泰妮就開始了用投資鋪設“擺脫單一品牌依賴”的增長路徑。
典型如,2022年6月,貝泰妮領投新銳國貨美妝品牌方里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開啟了對外投資的重要一步。
2023年10月,貝泰妮又與旗下全資子公司海南貝泰妮以5.36億元投資悅江投資,獲得51%股權,從而間接擁有姬芮、泊美等知名品牌。
今年3月,貝泰妮旗下全資子公司海南貝泰妮再次完成對身體護理品牌浴見的投資,持股比例為20%。
與此同時,貝泰妮還多次參投專業投資基金,其中,不乏發起設立投資基金的案例。比如,除了近期參與設立的“金雨基金”,2023年10月,貝泰妮還出資3000萬元參與設立了“金皋基金”,展現出對基金投資模式的持續看好。

這一系列投資動作的背后,是貝泰妮對主力品牌增長乏力的擔憂。數據顯示,上市前三年(2020-2022年),貝泰妮的營收凈利均保持高速增長。然而,2023年開始,公司營收增速明顯放緩,凈利潤出現下滑,主品牌薇諾娜增長動力減弱的信號已經顯現。
業績承壓之下,貝泰妮通過內部孵化、產業基金、外延并購三路并行探索新增長點。如今,薇諾娜寶貝成為年銷超2億元的品牌,璦科縵半年度營收大漲93.89%,全年收入有望破億。
貝泰妮創始人郭振宇曾多次強調,“貝泰妮永遠在創業、永遠是一家創業公司”。這一理念在公司的投資布局中得到充分體現。
然而,投資擴張之路也伴隨著挑戰:
1、如何整合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市場定位的品牌,避免內部資源競爭和品牌定位模糊,是貝泰妮需要面對的管理課題;
2、從單一品牌運營到多品牌矩陣的轉變,要求企業在組織架構、渠道管理和供應鏈體系上進行相應調整,對貝泰妮的綜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化妝品行業增速放緩、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貝泰妮能否通過資本手段建立第二增長曲線,實現可持續增長,仍需市場檢驗。
上市公司變身“投資高手”
行業進入新競爭維度
當內生增長觸及天花板,對外投資正成為美妝企業打破邊界、構建生態的不二之選。放眼行業,美妝企業的投資熱情迎來全面爆發:
例如,珀萊雅在收購彩棠、Off&Relax等品牌后,今年8月又戰略投資了花知曉,持股38.45%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公司董事長侯軍呈更公開表示,正考慮通過巴黎分公司進行并購,填補嬰童、香水、男士護膚等賽道空白。
上美股份大力開拓彩妝版圖,推出與明星化妝師春楠共同設立的彩妝品牌NAN beauty,并計劃聯合知名化妝師楊丹推出新品牌。
水羊股份則走高端化路線,先后完成對法國高端抗衰品牌伊菲丹、美國高奢護膚品牌RV的收購,還取得了法國輕奢品牌PierAuge的中國商標。
將股票簡稱由“丸美股份”變更為“丸美生物”的眼霜第一股,則將目光瞄準了再生醫學生物材料領域新秀圣至潤合,直接和間接持股21.53%,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除此之外,參投或者設立投資基金,也成為了美妝上市公司的標配。目前,珀萊雅、貝泰妮、丸美生物、華熙生物、水羊股份等美妝企業等已均設立投資基金,并展開了實質性的投資動作。
如,丸美股份先后設立了5支基金,投資標的包括護膚品牌谷雨、嬰童洗護品牌戴可思、高端美容儀品牌JOVS、口腔護理品牌參半、美妝代工廠芭薇股份、MCN機構白兔視頻等。
再如,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在股權投資市場較為活躍,先后成立了合成生物基金,皮膚科學基金、包裝材料基金等多個投資基金。
綜合來看,美妝企業的投資布局折射出行業發展的以下幾個趨勢:
競爭從品牌層面升級至生態層面
未來美妝企業的競爭,不再僅僅是產品與營銷的競爭,更是產業鏈布局、技術儲備與品牌矩陣的全面較量。
美妝與健康、科技等領域加速融合
產業邊界日益模糊,貝泰妮投資的醫療健康基金覆蓋消費醫療、AI制藥等領域;丸美生物布局再生醫學材料,都顯示出美妝企業正在突破傳統邊界,尋求跨領域增長機會。
從“內生增長”到“內外并舉”已成行業共識
在保持主品牌競爭力的同時,通過資本手段布局未來,構建多層次增長格局,正成為頭部美妝企業的共同選擇。
然而,投資只是第一步,如何將投資轉化為持續增長的動能,才是美妝企業面臨的終極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