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3日),2025(第十八屆)中國化妝品大會·新品開發論壇在上海舉行。該論壇由立道集團、廣東柏文、蔚然戰略合作。
“上新”是品牌經營的長期命題。新品易出,但大單品難尋。當傳統護膚品還在效果與安全之間難以抉擇時,醫美級技術的下沉與融合,已經造出了“妝品新物種”——可溶性微針,廣東柏文與西南大學康躍軍教授團隊,共創的顛覆級新品。
風云跌宕的行業周期里,企業常如風中蘆葦。真正立定根基者,并非僅僅追逐風口浪尖,而是沉心潛入用戶需求幽微處,解決那些未被真正撫平的痛點。
可溶性微針,不是一次簡單生硬的技術平移。新品開發論壇上,廣東柏文微針項目研發顧問,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躍軍帶來主題為《新物種突圍:可溶性微針,用跨界,擊穿壁壘》的演講。以下是演講摘錄: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從結構上主要分為角質層、表皮層和真皮層,其中,角質層提供了整個人體最重要的一層保護層,也正是因為它的保護作用,對醫美或者經皮藥物遞送產生了巨大的障礙。
角質層將大多數功效物質拒之門外。此外,影響藥物透皮吸收的關鍵因素還包括:藥物分子量、脂溶性、皮膚水合程度、遞送技術或介質。
由此,可溶性微針技術應運而生??扇苄晕⑨槕{借單個微針直徑在微米量級;無痛穿刺皮膚角質層;微型創口愈合快,深度淺,感染風險小;利用功能化材料進行傳感或釋藥;避免肝臟首過代謝,局部利用度高;無殘留,生物安全性高等優勢,成為醫藥領域下解決藥物的經皮遞送更優的解決方案。
表面上看,廣東柏文只是一個從醫美到美妝的技術遷移,背后核心其實是對用戶痛點的精準捕捉。微針,是美業技術革命的必然選擇,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傳統護膚面臨困境。典型如,
1、皮膚屏障限制有效成分滲透
皮膚屏障束縛傳統護膚品成本滲透,比如,面霜僅0.3%有效成分穿透角質,精華液亦難超5%,使得護膚功效大打折扣。
2、微針技術的必要性
為提升護膚成分的吸收效率,讓護膚品更好發揮功效,突破傳統護膚滲透困境,技術革新迫在眉睫。
《騰訊2024年輕醫美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中國醫美市場年增速達17.5%,預計2026年規模將超4000億元,輕醫美項目(光電、注射、微針等非手術類)占據半壁江山,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賽道。
其次是,微針類產品客單價躍升至800元,彰顯家用醫美消費力強,意愿高,市場藍海廣闊,潛力無限。
我們一直說,美業巨頭是技術革新和商業機會的前瞻者,當我們去研究一個技術或者研究一款產品的時候,首先會考慮巨頭是否也有布局?
事實上,微針已經成為巨頭的技術卡位戰。譬如,資生堂旗下全新微針產品MicroClick Concentrate在日本上市;歐萊雅也公布,計劃今年9月在英國美妝零售商Boots首發推出一款名為400 BOOSTER的微針美容儀。
資生堂微針產品MicroClick售價約1791元;資生堂可溶性微針眼貼套組售價約600元;歐萊雅400 BOOSTER定價約2394.7元。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總結:微針產品破解了傳統的滲透難題,技術溢價顯著,成為美妝巨頭集體押注的“吸金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