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7日),資生堂集團披露2024年上半財年(2024年1月—6月)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期內,資生堂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達5085.3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7.94億元)、營業利潤虧損27.2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3億元)。
截自財報
財報表示,2025年集團核心營業利潤達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38億元)的目標不變。
增收不增利
從近五年的半年報數據來看,資生堂集團的日子并不好過。
2020—2023年上半年,資生堂集團營收規模雖整體呈現出緩慢爬坡的趨勢,但均未達到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3.78億元);營業利潤方面,僅2022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為正數。
2024年上半年,資生堂集團營收突破5000億日元大關,達到近五年最高峰值,但仍不及2019年同期5646.47億日元的營收水平。
如何提升核心盈利能力,是資生堂集團當下最大的“心病”。
對此,資生堂一直在不斷進行戰略調整。去年初,資生堂集團發布了全新的三年中期戰略“SHIFT 2025 and Beyond”,計劃通過加大對品牌、創新和人才等重點領域的投資以及成本結構轉型,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隨著戰略的調整,資生堂從“防御”轉向“進攻”,戰略布局變得更加主動。
中國市場營收占比超25%
中國一直是資生堂集團最大的海外市場,但“核污水”事件仍持續影響著中國消費者對日系品牌的選擇。這一點在今年天貓618期間就可窺見一斑。在快消品牌銷售榜單上,資生堂已跌出TOP10。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資生堂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的26.4%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25.9%。不過依賴于CPB、NARS等品牌的業績貢獻,中國市場營收同比微增0.8%達1316.71日元(約合人民幣64.2億元)。
優化組織結構,停售閉店,削減成本,成為資生堂中國今年上半年的關鍵詞。財報提到,在中國市場,資生堂集團正以大型促銷為中心向可持續增長轉型。
今年以來,資生堂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年初,資生堂旗下“貴婦”護膚品牌御銀座The Ginza天貓旗艦店開業,進入中國市場;4月底,資生堂推動旗下醉象品牌進駐中國內地市場,入駐250家絲芙蘭內地門店。
目前,日本仍為資生堂集團第一大市場,營收占比達27.8%。集團通過聚焦資生堂、CPB、怡麗絲爾等核心品牌,在日本市場實現營收1415.1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同比增長13.1%。另外,訪日外國游客人數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入境消費穩步恢復也成為這一市場恢復活力的重要原因。
在所有市場中,歐洲市場營收增速最快,同比增長19.5%達628.0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62億元),營收占比達12.4%,主要得益于資生堂和醉象等品牌的強勁增長。
香水業務持續性增長
就具體品牌而言,今年上半年,香水業務增幅最高,達15%,醉象同比增長11%,怡麗絲爾、安熱沙、CPB均實現個位數增長;不過資生堂、NARS則同比小幅下滑,IPSA茵芙莎降幅最大,達23%。
香水業務的高增長給資生堂集團重倉香水品類帶來信心。今年7月,其與意大利奢侈時尚品牌Max Mara建立香水業務合作,獲得全球獨家授權,負責香水產品開發、生產、推廣和分銷。
而在獲得Max Mara香水授權前,資生堂集團在已擁有三宅一生香水(ISSEY MIYAKE)、蘆丹氏(Serge Lutens)、納西索?羅德里格斯香水 (narciso rodriguez)等香氛品牌。
在美妝行業進入慢增長周期的大環境下,資生堂正快速調整戰略,優化品牌組合,以應對市場的變化。這也是資生堂集團推動“SHIFT 2025 and Beyond”戰略,繼續加碼高端市場,實現其對高端化戰略的持續承諾。
財報還提到2024—2025年資生堂集團的目標,“在全球市場中,進一步削減成本;在日本市場完成結構改革,推動業績增長;實現中國旅行零售的高質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