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一場《從化學結構看美容肽研發走向》的主題報告,在PCHi2023國際化妝品原料展覽會上引發不小的反響和討論。
于更立在PCHi2023上的演講
演講者是美國活性肽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濟肽生物的創始人于更立博士。他的報告引發很多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容肽化學結構的源頭創新這個話題,在中國很少被提及。
在于博士演講中,銅肽發明人羅倫.皮卡特博士說:創新不追求標新立異,實用有效最重要。他引用了“白貓黑貓論”:不論創新或仿制,不論創新的途徑,重要的是好的產品為大家所用。抓住老鼠的貓,才是好貓。
美容肽原料在全球范圍內早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中,近年來隨著藍銅勝肽穩步出圈,美容肽也逐漸獲得品牌、大眾和資本的青睞。這個過程,于更立和他創辦的濟肽生物功不可沒。
于更立博士在北美生物醫藥領域從事研發工作二十年,獲得了伊利諾伊新藥研發特殊貢獻獎。他和愛人杜娟女士一起歸國創辦的濟肽生物,目前已經是國內知名的肽原料頭部企業之一。美容肽原料的創新和發展之路,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已經走了十年。
多肽原料成本的走向如何?為什么多肽原研創新基本被海外原料公司壟斷,如何破局?如何區分不同程度的創新?中外化妝品市場有什么差異?我們技術上究竟和海外有多少差距?我們的差距在哪里,優勢又在哪里?懷抱著諸多的問題,化妝品觀察的記者實地采訪了于更立博士夫婦。
“以前作為藥物的小分子,
竟然可以應用在護膚品上面。”
成立濟肽生物以前,于更立是一個典型奮斗在實驗室中的藥物化學家。
1999年于博士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化學和有機化學專業畢業后,便奔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藥學院開始博士后工作。隨后的十幾年里相繼在美國的大學和研究院擔任高級研究員,領導團隊從事新藥研究,其中包括多肽的藥物研發。
2006年于更立在美國伊利諾依大學新藥研發室工作
在一次查閱多肽文獻時,于博士發現荷蘭帝斯曼、西班牙Lipotec等公司竟然將原本應用在醫藥行業的小分子肽用在了化妝品上,并且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讓他立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是覺得,以前作為藥物的小分子肽,竟然可以在護膚這件事上有這么大功效。”
在隨后幾年里,于更立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化妝品原料展會,自然而然地關注著美容肽的相關研究信息和動態。不知不覺中,他已經為自己開啟了通往化妝品領域的一扇門。
2012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于更立博士夫婦和藍銅勝肽發明人羅倫.皮卡特博士相識。皮卡特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家。他在1973年發明了藍銅勝肽、同時也開創了多肽原料在護膚領域應用的先河。1980年他成立了ProCyte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家主打美容肽產品的上市公司。
于更立博士與銅肽發明人羅倫.皮卡特博士
于更立見面就與皮卡特興致勃勃地聊起自己實驗室里剛剛研發的晶體銅肽,還有銅肽的未來發展。于更立的氣質談吐,讓皮卡特瞬間想起當年的好友、著名的華人科學家李卓皓院士。他深情地回憶起當年自己做為大學里一名普通的博士畢業生,李院士是如何力排眾議,鼎力支持自己的銅肽研究項目。
共同的語言和對銅肽的濃厚興趣,讓兩位科學家很快結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誼。
在談及銅肽的未來發展時,皮卡特隨口提到,“如果成本能降下來,藍銅勝肽這么好的原料就能被更多的人使用了。”
于更立聽到這話突然意識到,多肽的產業化和大規模應用,與他此前在實驗室合成幾克高純度晶體產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工藝放大的技術難關,更需要在大規模生產時控制住成本。沒有被市場認可的、沒有進到客戶倉庫的,只能叫化合物,不能叫化妝品原料。
也正是皮卡特的這句隨心之語,堅定了于更立創業的決心。
皮卡特:
“如果你需要銅肽,就到濟肽生物”
2013年,于更立接受家鄉市政府的號召,攜手愛人杜娟一同回國創業,在濟寧國家高新區成立了濟肽生物,開始了多肽的產業化之路。有了皮卡特的鼓勵和期望,于更立順理成章地選擇將第一個產品鎖定在了藍銅勝肽上。
而此時藍銅勝肽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在控制好成本的前提下量產高純度產品,同時工藝綠色環保。
一般而言,用化學合成途徑獲取多肽,有固相合成與液相合成兩種方法。在于更立看來,生產方法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合與否。“對于擁有多個氨基酸的長肽而言,適合使用固相合成方法。對于美容肽這種短肽,液相合成更有優勢,但是需要強大的研發團隊和不斷的技術革新。”
濟肽生物藍銅勝肽晶體(實物大小)和單晶衍射圖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于更立帶領團隊開辟出了一條獨特的液相合成之路,成為全球第一家大規模生產高純度晶體銅肽的公司。而他們這項綠色合成工藝,也很快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2014年初,濟肽生物迎來了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客戶,整個團隊難掩欣喜,杜娟更是將當時的支票留存了下來。“寄出樣品后,收到了一張40美元的支票,我們左看右看,最終沒有把它兌換成現金,而是裝裱了起來。現在還經常看一看,體會那時候的艱辛和喜悅。”
同樣也在這一年,濟肽生物的姊妹公司美國活性肽Active Peptide順利通過嚴格的審核,進入到由皮卡特創立的Skin Biology的供應鏈中。皮卡特或許沒有想到,當時的一句隨心之語,竟讓于更立牢牢記下并在一年后成功實現,這讓他不勝感慨。他開始向全球客戶推薦濟肽生物出品的藍銅勝肽:“如果你需要銅肽,就到濟肽生物”。2021年9月,濟肽生物在西雅圖皮卡特博士家中拜訪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
“創新不追求標新立異,
實用有效最重要”
據國家藥監局官網數據顯示,國產非特化妝品備案平臺上有關“肽”的產品備案數已超了7萬條。
二十年科研,十年創業,于更立覺得,“正是濟肽研發團隊的努力和多肽市場的蓬勃發展,共同造就了公司的階段性成果。我們感到很幸運”。
化妝品觀察:雖然相對過去美容肽的成本有了大幅降低,但不少人仍覺得價格昂貴,濟肽生物作為肽原料生產方,怎么看這個問題?
于更立:這些年來,肽原料的價格是一直往下走的,成本的優化在產業鏈的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總體來說,技術越來越好,成本也一定會越來越低。比如我們用專利技術生產銅肽,棕櫚酰基團的幾個肽,六肽-11等產品,希望給品牌客戶帶來更多價值,讓更多人有機會使用優質原料帶來的功效護膚品。
化妝品觀察:除價格以外,產品穩定性與配方兼容也是目前行業內關注較多的兩個問題,我們如何理解這兩個問題?
于更立:首先是穩定性問題,使用藍銅勝肽確實需要注意一些地方,比如避免酸性物質引起的變色。但從我們配制的銅肽溶液來看,從低濃度到高濃度,室溫放置幾年質量不變,銅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我的建議是配方盡量精簡,突出主體,而不是把所有的好東西往一個配方里放。這也是我們觀察到的配方的總體趨勢。這個問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難。
杜娟:在配方方面,我們面對的客戶有兩種。一種是有穩定的配方體系,很強的配方經驗,很清楚如何用好這個原料。另一種是年輕的新銳公司,對于配方服務會有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公司內設立了配方實驗室,針對有不同需要的客戶提供技術支持。
化妝品觀察:現在在海外有1200多種肽原料能夠使用,但在國內只有不到80種,一方面表明我國的多肽原料仍有巨大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多肽原料被卡脖子的現狀,如何破局?
于更立:創新研發方面,技術不是瓶頸。我一直認為,國內的化學合成技術絲毫不弱于國外,你如果去看海外的各個院校或是研發公司,里面很多的研發中堅力量都是我們華人,我自己在美國二十年就是很好的例子。真正的挑戰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投入和回報率。
護膚品領域的研發不像醫藥領域,產品快速迭代,用戶需求也在不斷變遷。對于美容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也還不如醫藥領域嚴格。但是現在國家在資金支持方面和IP保護方面越來越好,所以國產原料創新前景光明。當前行業內新原料備案已經開展,創新美容肽多為在核心序列母核上進行結構修飾,增加應用的多樣性,或者是提高脂溶性,生物活性,代謝穩定性等等。
對于肽原料生產企業來說,先把產品做精做扎實,把品牌立穩,然后做自己的原研肽。拿濟肽生物來說,除了藍銅勝肽之外,我們還有許多像棕櫚酰、乙酰基、類蛇毒等產品的工藝改進,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有了長足的技術積累和團隊培養,后面的創新就會順理成章進入另一個階段,你無我有,或是你有我好,這是我們今年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發工作重點。
化妝品觀察:如何看中外化妝品市場的差異?
杜娟:我個人的感覺,國內品牌緊跟市場的變化,追求強功效,靈活快速,產品迭代較快。國際品牌動作相對穩健,對于原料的使用通常需要經歷長期的研究和論證。一旦確認了一個原料,會持續性使用很久,繼而產生全球化的效應。
做為原料商看國際原料巨頭,他們在美容肽創新上很令人尊敬,比如不少新產品是核心序列的全新結構,一旦推出后對行業影響很大,也給后續的基團修飾和產品升級提供思路,是穩扎穩打的操作方式和理念。
化妝品觀察:怎么看待美容肽的創新問題?比如大家經常說的新原料備案,很多時候是海外已經有了的產品,只是在中國獲得許可來使用。或者肽的新原料出現,您提到有全新的結構,也有結構的修飾。這些創新程度是不是不一樣?
于更立:這個問題很好,從純粹化學合成的學術角度,創新程度當然有區別,是“人無我有”以及“人有我好”之間的區別。但是,產業化和學術是兩個領域。2021年,我和杜娟在西雅圖采訪皮卡特博士的時候,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借用他的觀點:“創新不追求標新立異,實用有效最重要。不論創新或仿制,不論創新的途徑,重要的是好的產品,為大家所用。抓住老鼠的貓,就是好貓。”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