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跑800公里,每月巡200-300家店。
“不是在下店,就是在下店的路上”正是代理商葉彬創業以來的常態。
然而,5個月前,他還只是寧夏某大代理商公司的一名普通業務員。由于“老東家”品牌代理業務下滑了近60%,網點較2018年高峰期減少了40%,裁員50%,葉彬才開啟了創業之路。
和葉彬一樣,從區域老代理商公司脫胎、裂變而來“創業者”還有很多。“今年,寧夏地區一下‘冒’出了4、5家小代理。”葉彬表示,這股創業潮很大程度是“由老代理業務縮減、裁員所致”。
事實上,隨著代理商“倒閉潮”越演越烈,河南、四川、安徽等多地都出現了代理創業的現象,只不過目前并未跑出優秀案例,這波“創業者”也沒能真的解決當下代理商行業困局。
“新代理創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新的業務模式’。”在某業內人士看來,只有探索出新的業務模式,這波創業者才有可能成為改變“代理商群體價值鏈”的新生力量,否則,“所謂創業也無非是把老代理商走過的路再走一遍”。
不過,就目前來看,這波新的“創業者”尚處于摸索階段,行業也仍處在“黎明前”。
巨變:
“千萬級”老代理倒下
“十萬級”新代理涌出
近幾年,代理商業務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新三板掛牌企業,還是區域大中小型代理商,幾乎無一幸免。
以河南碧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佳實業”)為例,2017-2018年,該企業代理了佰草集、高夫、嘉莉比奧、紐西之謎、瑰珀翠5個品牌,但到了2021年,只剩佰草集“一根獨苗”。
不僅如此,財報顯示,碧佳實業佰草集代理業務從2017年的超1億營收,減少至2021年的5130萬,營收縮減近50%;營收占比從2017年的占比92.16%下降到2021年的61%。
一向強勢的區域大代理也遭遇了相似的情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云南、湖南、四川、山西等地區近百位老代理商公司業績都出現了雙位數下滑。
其中,山西省某老牌代理商公司一、二季度銷售和利潤下滑幅度均超50%,而在2014年左右的高峰時期,公司代理的丸美品牌年回款超千萬,自然堂年回款更是達3000萬。
由于業務急劇萎縮,不少老代理商公司都在用減薪、裁員等手段節省開支,以求自保。
安徽省某彩妝代理透露,“今年,因疫情無法下店,裁掉了近30%的員工”。河南省最大彩妝代理,團隊從300人縮減到了100人。
一鯨落萬物生。老代理商的業務萎縮,催生出了“一家老代理裂變出4、5家小代理”的現象。
“雖然代理商創業在過去也時有發生,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尤為集中。”四川某代理商表示,他今年2月才剛剛出來創業,而和他同期出來創業的就有4個。
此外,云南省代理商創業的現象也十分普遍,“今年以來,先后‘冒出了’5家化妝品小代理,且都是本地創業。”
“過去一直干的都是化妝品行業,‘老東家’業務縮減后,一時也找不到新的出路,只能繼續干這一行。”不少新代理商將創業歸結為無奈。
不過,在蘭州某代理商看來,代理商創業成本變低,也是創業勢頭高漲的關鍵原因。他表示,“過去,接一個品牌動輒需要三、四十萬啟動資金,但現在兩、三萬就能接一個品牌”,但也由于入門門檻變低,很多新代理商的綜合實力并不強,總體體量也不過10萬。
戰略不足
新代理難脫“舊模式”
就目前來看,這波新的“創業者”尚處摸索階段,在選品及業務模式上較之前老代理也并無明顯差異。
過去,老代理的業務模式多以“賺差價”為主,而今天,新、老代理商們則多聚焦于毛利率不高的流量生意。
例如,今年以來,很多區域大代理,也都開始順應門店需求,涉足名品供應鏈生意。
“名品供應鏈的毛利大概只有8%。”上述山西省代理商表示,名品毛利不高,但一方面可以用于維護客情,避免被新代理商們“蠶食”已有市場,同時也能為企業做一定的利潤補充,目前,“部分區域大代理商,甚至聯合成立了名品供應鏈采購團隊,以集中資金做大規模采購”。
而自知競爭不過的新代理們,則把目光“瞄”向了同樣具有流量的國貨爆品和特色小品類。
正如葉彬表示,雅詩蘭黛眼霜等自帶流量的大牌名品,固然可以助力他和門店快速建立生意往來,但客單價較低、流轉較快的國貨爆品,也可以讓公司在短期內維持基本生存。
“就比如,目前我們主推的一款花顏密境凍干粉,售價不高,但毛利率可達15%-20%左右。”葉彬如是表示。
創業不到一年的蘭州代理商蔣偉,則把重心放在了特色化經營上。為此,他注冊了兩家公司,一家專門承接功效護膚品類,如Cpe,法仙奴等;一家專注開拓特色小品類,如宮廷風面膜、古醫學級專業洗護系列等。
“目前,合適CS渠道且有特色的品并不多。”蔣偉表示,無論是長線經營的功效護膚,還是走“短平快”路線的特色小品類,都還要靠搶。
雖然產品、業務模式都未見創新,但新代理們在啟動這盤生意時,還是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目前引進的流量爆品,產品本身和過去差別并不大,但我們增加了一些花式增值服務。”葉彬介紹,經營花顏密境凍干粉時,配套上架了注氧美容服務,“消費者只用花10分鐘就可以同時體驗產品和服務”。
而這種“輕產品+輕服務”方式,也受到了門店、消費者的一致好評,“上架短短1個月就賣出了近10000套”。
蔣偉則在積極營造沉浸式推銷環境。例如,在推宮廷風面膜時,蔣偉就親自下店帶領門店BA敷著面膜為消費者講解產品。蔣偉表示,“目前代理商創業并沒有摸索出新的戰略,只能先加強戰術”。
“未來代理商的活法
是一種聚焦性活法”
“未來,代理商群體的從業者數量會減少大半。”
山西省某老牌代理商高駿表示,在線下“蛋糕”逐漸縮小的情況下,現在激增的一波創業者,很可能會面臨吃不飽的問題,“最快6個月到一年,就會有人倒下。”
寧夏正德和傅小川也認為,隨著品牌出貨方式越來越便捷,再加上CS渠道萎縮,市場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代理商。
“過去每個頭部國貨品牌,在重點省區都會設置3-4個代理,未來,每個區域可能只會剩1-2家頭部。而且代理商業務內容不再是出貨、回款,而重點是客情維護和區域性服務。”
就比如,目前,以自然堂、瑪麗黛佳為代表的一部分國產頭部品牌開啟了“數字化一盤貨”模式,這種模式之下,品牌和門店直接進行錢貨交易,而代理商的角色逐漸轉變了區域服務商。
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然發生。2021年,采用自然堂“一盤貨”模式后,宜昌某代理商就快速適應了身份變化,并把精力從開發渠道客戶,轉移到終端零售管理工作,提供包括安裝系統上線、運營、運維系統工作等在內的線下數字化運營服務。
不僅如此,該代理商還協助品牌在門店做了幾場活動地勤服務,并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未來代理商的活法,是一種聚焦性活法。”
在傅小川看來,未來代理商群體會朝著“區域綜合服務商”方向做出新改變,未來代理商的價值,是基于了解區域市場網點結構,人口情況、消費力水平,以及風土人情而產生的服務價值。
(注: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