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化妝品市場規模超2000億歐元,連續20年正增長,而同期中國化妝品市場雖以545億美元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費額不及美國和韓國的1/7,發展空間巨大。
正因為如此,處于產業升級中的化妝品產業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關注。
8月31日,由品觀APP聯合國泰君安證券舉辦的中國化妝品產業投融資論壇在上海陸家嘴成功舉辦。
隨著拉芳家化、珀萊雅、御家匯等化妝品企業相繼上市,化妝品概念在證券市場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次論壇以“新消費 新品牌”為主題,旨在推動一二級市場投資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化妝品產業內在邏輯,吸引投資者更加積極地參與中國化妝品產業升級大潮。
論壇匯聚了品觀APP創始人鄧敏、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OIB.CHINA創始人吳志剛、相宜本草執行副董事長兼總裁嚴明、瑪麗黛佳總裁陳海軍、國泰君安首席分析師訾猛、天貓美妝品類運營負責人時靑、珀萊雅董秘張葉峰、上海家化公關傳播部高級總監劉焰、德之馨化妝品原料部大中華區總監梅鶴祥、美妝心得創始人飛揚等強大分享嘉賓陣容。
論壇還吸引了伽藍集團、上海上美、毛戈平、卡姿蘭、麗人麗妝等化妝品企業高管,紅杉資本、復星集團、弘章資本、棋盤資本、能圖集團等一級市場知名投資人和300多位二級市場投資人參與,讓本場論壇成為資本市場上聚焦化妝品產業規模最大、涉及最深的專場會議。
券商如何看待化妝品產業投資機會?
不僅與會陣容強大,各位嘉賓也立足各自專業和視野,帶來了化妝品產業未來發展的真知灼見,內容含金量十足。
“競爭優勢、超額利潤、長期成長性,是包含化妝品在內的消費品企業必須關注的三個核心問題。”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認為,消費品企業首先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再依托競爭優勢獲取超額利潤,有了超額利潤才能確保企業的長期成長性,“我個人對化妝品產業非常看好,因為中國的化妝品產業還處于市場格局形成的過程中,仍然會有新品牌涌現,因此蘊藏巨大的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首席分析師訾猛從財務角度總結了消費品企業的三大周期:渠道+營銷、運營、品牌,并指出這是行業發展的普遍規律。他認為,中國化妝品企業絕大多數還停留在依靠渠道和營銷推動企業發展的階段,品牌功能從產品辨識向產品溢價轉變還有需要一定的積累過程,但未來中國的化妝品行業必將走向品牌推動的第三階段。
大牌引路,新銳品牌或成就中國化妝品未來
除了專業券商站在經濟發展高點帶來的思考,行業內一線智囊大咖也在會上基于自己多年來的思考和實踐,分享了他們對于“新消費、新品牌”的深入思考。
品觀APP創始人鄧敏以行業媒體人的視角,講述了近年來中國化妝品產業牽手資本的“愛情故事”。
鄧敏表示,中國化妝品行業正在發生一場由自下而上推動的產業變革,未來將有大量機會從年青一代品牌和創業者中涌現。她以近20年的從業經驗對現場對關注化妝品產業投資機會的資本機構發起倡議:消費者是企業最大的資產,用“擁有多少消費者”評估企業價值,賦能年輕人,改變產業規則,實現自下而上的產業升級。
品觀APP創始人鄧敏
“全球美妝前所未有的民主化與數字化進程,預示著中國美妝品牌生態也將改變”,OIB.CHINA總經理吳志剛表示,諸如Fenty Beauty、Kylie Cosmetics等國際美妝新銳品牌在歐美市場已經大量出現并迅速崛起,中國美妝品牌生態也將改變,后大牌時代即將到來,這給了新一代品牌極佳的生存土壤。
他認為,隨著千禧一代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偏愛個性化的商品,同時海外購、社交電商、網紅品牌等蓬勃發展,新銳品牌正是滿足這種消費者需求而成長的全新品牌,也是未來中國美妝成長的核心新銳力量。
吳志剛指出,在未來的2~3年,新銳品牌成為未來市場中一股特別重要的力量,更多創新、更大勇氣、更強品類、更足動力,新銳品牌會讓我們看到未來的獨角獸。
相宜本草執行副董事長兼總裁嚴明
珀萊雅董秘張葉峰、相宜本草執行副董事長兼總裁嚴明、瑪麗黛佳總裁陳海軍、上海家化公關傳播部高級總監劉焰分別詳細介紹了各自企業的成長歷程、獨特優勢以及發展規劃,幫助投資者以具體案例的視角更加清晰和直觀地理解中國當前化妝品大牌的發展路徑及策略;天貓美妝品類運營負責人時靑與德之馨化妝品原料部大中華區總監梅鶴祥分別從品類發展及技術研發角度,結合大量數據實例,分析了化妝品產業的發展趨勢;美妝心得創始人飛揚還從創業者視角,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分享了美妝新零售的新機遇與新道路。
作為本次論壇的策劃執行的團隊之一,投融資部是品觀APP推出的行業資源深度對接服務,為上百家關注化妝品行業的資本及中國化妝品海量創業項目建立高效的對接橋梁,不僅為創業者帶來資金及資源,更為產業帶來先進的思維與視野,推動中國化妝品行業未來。